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自2017年9月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成立以来,我市切实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
特别是围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凝聚产业工人队伍智慧和力量,持续激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活力,我市在光伏、半导体、汽车及装备制造等八大产业链和传统行业发展上不断“破题”。一场坚持顶格推动、协调联动、试点带动、创新驱动的伟大变革,在滁州持续深化。
“一盘棋”谋划。市委、市政府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TVT体育,列入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并纳入全市年度重点工作专项督查内容,与技工强市建设、制造强市建设等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协调小组建立定期会议、改革工作培训交流、分类指导、考核评估等机制,促进部门联动、齐抓共促。下发《滁州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点工作清单》和评价考核指标任务分解表,全方位推动产改工作落地见效。
“一体化”推进。围绕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先后出台40余份涉及产改文件,不断健全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1+N”制度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抓、工会牵头、部门联动的产改工作格局。
“一面旗”示范。制定《关于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带动作用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进县(市、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若干措施》等,先后在全市270个企业开展产改试点工作。首批产改试点单位取得明显成效,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好做法好经验。“拨亮多盏灯、照得一片红”的辐射效应,使滁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逐步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在提升滁州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的杠杆上,技能始终是最重要的砝码。
搭建创新平台,鼓励职工创新创效。全市已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国家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长三角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3个,省劳模创新工作室9个,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55个,将企业爱钻研、肯攻关的优秀人才“孵化”成为出类拔萃的技能大师和领军人物,影响带动广大职工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积极投身到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大潮中。
开展劳动竞赛,引领职工建功立业。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广泛深入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组织职工参加长三角和安徽省职工劳动和技能大赛。每年举办市级示范性劳动和技能竞赛20场以上TVT体育、县级竞赛60场以上,带动各地开展各类竞赛600场以上,参赛职工20万人次以上。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让劳动技能竞赛成为全市职工踊跃投身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一批技能大赛优秀选手实现技术等级提升。
深化产教融合,为产业发展精准输送人才。全市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322个,制定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62份,建成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校1个、省级2个,开设共建共享课程96门、共同开发教材101门,订单培养学生达6400余名,提供专业对口实训岗位2700余个。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8万人次,现有技能人才20万人,高技能人才7万人。
提高产业工人地位待遇,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激发产业工人队伍活力的关键之举。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提高产业工人地位待遇,从改革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方式,到完善分配制度,不断打破产业工人职业发展的“天花板”,让广大产业工人工作更有劲头、生活更有奔头。
创新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树立“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将高技能人才列为滁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对象、享受相应人才政策,并打通工程技术领域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实施技能评价提质扩面行动。市人社局共成功备案60家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45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3家技工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等级机构。年度开展技能人才评价140余次,新增持证技能人才1.49万人,其中新增持证高技能人才5469余人,技师及以上522人。用人单位自主评价权逐步扩大,一大批产业工人先进典型脱颖而出。
评先评优向产业工人倾斜。TVT体育官方入口获评2020年度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4人中,产业工人3人,占比75%;获评2022年度安徽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42人中,产业工人10人,占比23.8%;2023年市委、市政府表彰的120名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中,产业工人44人,占比36.7%。受到全国总工会、省总工会、市总工会表彰的“五一劳动奖章”中,产业工人分别为6人、13人、102人,占比分别为66.7%、29.5%、31.9%。我市受到省总工会命名表彰的“江淮工匠标兵”“安徽工匠”9人,其中产业工人8人,占比88.9%;市政府命名表彰的首届10名“滁州工匠”中,产业工人8人,占比80%。
提高产业工人政治地位。2021年以来,1名产业工人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40余名产业工人被推荐为省党代表、市“两代表一委员”或评为市级以上“两优一先”先进典型。市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300名代表中,产业工人60人,占比20%,我市出席省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40名代表中,产业工人11人,占比27.5%,出席全国工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代表3人,产业工人1人,占比33.3%。产业工人在市县总工会兼挂职11人,在市县共青团兼职1人。
构建各级各类职工服务阵地建设和职工服务体系。精心打造“职工之家”、户外劳动者驿站、女工家园、职工书屋等服务阵地和场所,建立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职工关爱机制等,切实增强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目前,全市新发展产业工人党员1615名,新发展产业工人工会会员8.4万人,全市已建工会企业产业工人达32.1万人,占全市工会会员的67%,其中制造业产业工人25.7万人,占产业工人的80%。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为全市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凝聚起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磅礴力量。(全媒体记者包增光 通讯员王瑞雪)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